返回第435章 政治还是要协调商议一下的(求月票,求订阅)  活埋大清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蓬蓬蓬的三声儿炮响,两个红衣红巾的“斩人儒”按着长剑,迈着大步在前头带路,将黄宗羲、黄百家、万斯大等一二百位早就换上了“孔子服”,等候在南京紫禁城午门外的咨议官们,领进了阔大而又破败的紫禁城。


    这座始建于洪武年间的帝王居亭,在历经了长期的荒废空置和战火摧残后,现在已经破败的不成模样。
入了午门之后,更是随处可见丛生的荒草和残破的宫阙,只有被弘光、康熙两帝曾经修缮和使用过的武英殿极其周围的建筑还堪使用。


    朱和墭住进南京紫禁城后,又让人取了紫禁城中残破建筑的砖石,在武英殿周围修了一圈高墙,将武英殿和紫禁城的其它部分隔离起来,同时还圈进了一大块儿地皮。


    在这被圈进来的地皮上,朱和墭又让人搞了个袖珍版的前殿后寝。


    所谓的前殿,就是武英殿的大殿和大殿外面的院子,以及院子两侧新建的值房。


    其中大殿是朱和墭日常上朝、开会、办公的地方。
值房则是侍从处的地方,朱和墭的侍从和侍从大臣就在这里头办公。
而大殿外的院子则是朱和墭召开大朝会的地方,所以今天的咨议会就在这里召开。


    现在已经是大明定王监国三年的十一月了,已经入了冬。
如今又是所谓的小冰期,饶是位于江南的南京,入冬之后也冷得要死。
入了农历的十一月后,南京已经下过几场大雪了。


    所以露天开大会的罪可不是一般大,搞不好冻坏几个,那可就不好了。


    因此朱和墭在十月初的时候就命人在武英殿的大殿外面搭建了一个砖墙、茅顶外加纸糊窗子的“大暖棚”,还修了带烟囱的壁炉,点上火就能把整个“暖棚”烧得暖暖的舒服倒是舒服,就是少了一点皇家的气派。


    暖棚入口处还挂着棉帘,帘子一掀开,就能感觉到里头的温暖舒适了。


    黄宗羲走进去一瞧,发现里面的布置也很有意思。
不是大朝会的模样,坐北朝南一个木台,台子上朝南摆了三排桌椅。
其中一排居中,就是两套桌椅并列,两排分列左右,摆出一个八字型。


    木台子下面则是一排排朝北坐的桌椅。


    木台子下面每一排的桌椅顶头还有个木牌,牌子上写着“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字样。


    很显然,这咨议官是哪儿人,就往哪儿坐便是了。


    其中广东、福建、江西三省的咨议官已经到了他们都是跟着朱天王和从广州迁来的大明朝廷一起来的。
也是一县派一个咨议,这三个省大约有二百个县,一共推出了二百个咨议,已经占了大半个暖棚。


    “黄太师、万藩台,您二位请上台,”领路的一个“斩人儒”非常客气地对黄宗羲说,“二位跟我来吧。


    还能坐在台上黄宗羲和万斯大互相看了一眼,就一块儿跟着那个“斩人儒”上了台。


    木台子上已经坐了不少人了,有延平王郑经,丞相诸葛三和,浙江总督陈永华,海军南洋舰队提督邱荣,还有刚刚从广东赶来的于老爷子、顾炎武、朱舜水、屈大均、苏勇清一色的大学士!

    而中间的那两套桌椅还空着,显然是为朱和墭、朱天王爷俩留着的。


    这就是大学士台上坐,咨议官台下坐的格局看着挺新鲜。


    黄宗羲和万斯大也找到了自己的座次,在那两排呈八字形排列的桌椅的右侧末尾,就是他俩的座位——上面放着折纸的铭牌呢!

    两人落座之后,马上就有侍从官殷勤地上前给他们端茶倒水。
用的是潮州产的骨瓷杯,又乳白颜色,又薄又润,还略有透光。
还泡上了福建的北苑贡茶,芳香馥郁,闻着就提精神啊!

    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一章 目录 ↓一页